耐酷時技術的本質就是在傳統以氧化鈦為代表的光觸媒的外層增加了一層透明的、有開孔的玻璃的外殼。
耐酷時技術給實現了給細菌和病毒“斷水”、“斷糧”,使其生存環境“荒漠化” 。
科學原理如下:
· 通過氧化鈦在光照的環境下,可以將水降解成O離子和OH離子,從而減少環境周圍的水分子 — 斷水
· 小碳鏈組成的有機物,在O離子和OH離子可以繼續降解成CO2或其他無機物 — 斷糧
絕大部分病菌是從有機物中獲取生存和繁殖的能量,而不能直接從無機物中獲取能量來源。舉一個形象的例子,羊吃的是草,但是羊不能直接獲取土壤中的鈣、鐵等成分。
而且上述的反應中,應用耐酷時技術的光觸媒作為催化劑,材料本身不會發生任何化學反應、也不會析出任何元素物質。默默地、利用陽光和水永不間斷地重復地上述反應。
1、無毒無風險
氧化鈦和玻璃屬于自然界的無機物,已被廣泛的認定為無毒無害物質。
2、廣譜抑菌抗病毒性
不去殺死細菌和病毒,只是給細菌和病毒“斷水”、“斷糧”,因此適用于多種細菌和病毒。
3、長效性
理論上被耐酷時技術處理的物品就像施了魔法,永久的具備抑菌抗病毒的特性。
但隨著耐酷時顆粒脫落以及其表面被覆蓋、耐酷時殼體細孔的堵塞,抑菌抗病毒的效能會下降。即便是這樣耐酷時技術所帶來的長效性也是一般技術望塵莫及的。
4、不會導致細菌和病毒的耐藥、抗藥性